2022-07-29
收藏
编者按: 众所周知,“水帘洞”为《西游记》花果山一景。在今新昌县东南约25公里的东岇山,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水帘洞,至今飞泉拂面,醒人眼眸。2022年2月23日,《绍兴日报》刊登了“诗路地名”《水帘洞:一洞天开飞瀑悬》一文。作者走进清幽如仙境的东岇山,探寻峦嶂的山壁间垂落的水帘,聆听数首唐宋诗词,向我们述说水帘洞的人文底蕴及古今之变。 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可查看全文 众所周知,“水帘洞”为花果山一景,《西游记》中的天生石猴正是从那水帘前惊险一跃,开始了他入地府、闹天宫、西行取经的神奇旅程。然而,这只是小说家言,当不得真。新昌县东南约25公里的东岇山,却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水帘洞,至今飞泉拂面,醒人眼眸。 东岇山一名“望远尖”,海拔656米,西接鳌峰,南联沃洲,脉起菩提峰,遥接华顶,孤峰独秀,凌空峭拔。相传晋代高僧支遁、竺道潜等皆曾隐居于此。 《世说新语》记有支遁住东岇山时,得双鹤,感于双鹤“既有凌霄之姿,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”,养令翮成,使其自由飞去一事。《高僧传》曾提及支遁向竺道潜买东岇山侧小岭,竺道潜答以“未闻巢由买山而隐”予以婉拒与点拨。 东岇山四周群山环绕,山体四面凌空,清幽如仙境。唐代诗僧齐己多次游赏此地,宿山寺,作诗数首,如“清泉白日中蜂上,落日半空栖鸟还”(《宜春江上寄仰山长老二首》,《高僧传》中东岇山又称“仰山”),诗云“乱云开鸟道,群木发秋声”(《题留仰山大师塔院》)。 水帘洞便融在这样一座被佛法浸润、为隐者钟爱的名山中,坐落于原新昌县大市聚镇水帘村(今属沃洲镇)村外约一二公里处,沿蜿蜒曲径可至。 明万历《新昌县志》记载,东岇山下的水帘洞在“大坑之中,高十丈,广三丈余,洞口有飞瀑一派。从高喷薄而下,若垂帘然,随风东西,光辉夺目。洞中悬石如猪肝,紫色,水滴下,微红,下有石盘盛之。”成于明清之际的《东岇志略》亦云:“(东岇)山之奇,自正东直西而下,苍蟠翠峙间,一洞天开,门悬飞瀑,俨若珠帘。”两书都将笔墨给予了青山、石洞与瀑布自然无间的融合,尤其为洞前的光辉夺目的水帘所倾折。唐代诗人罗邺来游此地,不禁作《题水帘洞》专咏水帘:“乱泉飞下翠屏中,名共真珠巧缀同。一片长垂今与古,半山遥听水兼风。”由实入虚,联想古今,有诸如“每向暑天来往见,疑将仙子隔房栊”之类的奇思妙想。诗人另有《水帘》诗:“万点飞泉下白云,似帘悬处望疑真。若将此水为霖雨,更胜长垂隔路尘。”则别有出尘寄托之情。 立于洞前,能看到峦嶂的山壁间垂落的水帘,恍若悬挂了上千年的时光,令人恍惚,拉开“帘子”,是否真会有仙子翩然而出;也能看到水帘洞的岩质特殊,洞内可见自然形成的佛像。而《新昌县志》所谓“大坑”的底部,是洞前一泓潭水,烟波澹澹,清澈见底。龙湫石影,又被飞瀑时时激散。 水帘洞附近还有邯郸泉、潜公台、清斗潭、度师桥、马蹄岩、岸椿潭、画图岩、锁翠桥等景观,其名多从史志或传说中而来。如相传大禹治水途经水帘洞,骑马向上纵跃时,马蹄印在岩石上,留下“马蹄印”。大禹随身携带的一些干粮遗落在原地,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物产“禹余粮”,俗称“石馒头”。 南宋时,朱熹讲学于新昌,与当地士人交往,也曾游赏水帘洞,作“水帘幽谷我来游,拂面飞泉最醒眸。一片水帘遮洞口,何人卷得上帘钩”一诗,并在归途中拜访了新昌乡贤梁平叔,梁平叔作诗记录了二人志趣相投、交谈甚欢的经历,朱熹又作诗酬赠梁平叔,表达对他的思念和赞美。 历史上,水帘洞瀑布因流量变小,唯余一脉,已经无法成“帘”了,但我们仍依稀能凭其故事以及前人诗句,想见其往昔气势。2021年8月,新昌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研究院在洞前立碑,细数东岇山寺“生平”。近年来水帘村修缮了游客服务中心,建筑景观长廊,似有意重现水帘洞这一诗路珍珠的旧日风光。水帘洞前的“水帘”依旧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,探幽访密,遥听水兼风。
咨询:0575-84361775 投诉:0575-84366529 救援:0575-84366579
jhlydjq@163.com
联系电话:咨询:0575-84361775 投诉:0575-84366529 救援:0575-84366579
联系地址: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项里村
关注我们
Copyright © 2022 鉴湖旅游度假区